張潮在幽夢影中說“花不可以無蝶,山不可以無泉,
石不可以無苔,水不可以無藻,喬木不可以無藤蘿,人不可以無癖。”我的癖好,就是有個小小的書架,在靜靜的夜晚去讀自己喜歡的書,聞著書香,去品味人生百態(tài)。
最近讀了馮驥才散文集《珍珠島的可愛》,《春天的清新》,《夏天的苦悶》,特別是《挑山工》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挑山工的艱辛,以及挑山工的精神,挑山工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,扁擔兩頭的繩子掛著沉甸甸的貨物,登山的時候,他們的一只胳膊搭在扁擔上。挑山工是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,堅韌不拔,奮力攀登的精神,其實我在黃山也碰見那一個個穿馬甲,挑著一,二百斤重擔,奮力向上攀登的挑山工,在他們的擔子里,有大到柴油,小到黃瓜,山上所有的食物都是他們挑上來的。作為游客有的空手,有的背十幾斤的旅行包,登山時汗流浹背、氣喘吁吁。正因為這樣,當挑山工從我們身邊經(jīng)過時,人們無不主動讓道,并對他們嘖嘖稱贊?!拔逶罋w來不看山,黃山歸來不看岳”黃山優(yōu)美的自然風景,吸引每年黃山游客300萬人,而一名挑山工每年要挑3萬多斤,要走3000公里,挑山工吃苦耐勞的精神,以及樂觀的生活態(tài)度,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黃山挑山工謝星,47歲,他每天從黃山云谷寺中轉(zhuǎn)站挑貨上山,最近7.5公里,最遠11公里,山高路陡,連續(xù)幾十級臺階,特別是下大雨天,遭遇惡劣天氣,經(jīng)常衣服全身濕透,可是他很樂觀,經(jīng)常以編“順口溜”的方式來驅(qū)除疲憊,“坐在這里歇歇腿,看看風景美不美,吃點東西喝點水,保你今天不后悔?!?,順口溜朗朗上口,也給精疲力盡的游客頓時來了精神。挑山工的每一步都要挑戰(zhàn)體力和意志的極限,黃山以最原始、最自然的風光展示黃山之美,黃山挑夫也以最儉樸,最辛苦的方式獲得生命的尊嚴,他們雙肩挑起的不只是生活,更是一種對生命的追求。
讀馮驥才《挑山工》讓我想到很多,也收獲很多。作為一名押運人員,讀書能提高我們的文化知識,拓寬我們的視野,可我們有些人在工作中,平時不是計較工作時間長短,就是計較工作任務(wù)的輕重,有的人為生活感到自卑,其實工作本無貴賤之分,只是分工不同。
押運人員首先要熱愛這項工作,以高度負責的態(tài)度去做好本質(zhì)工作,押運工作無小事,“踏入運鈔車就是踏入戰(zhàn)場”,做到“三個時節(jié),三不分”。愛護槍支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,這些耳熟能詳?shù)恼Z言,總在耳邊響起。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不少押運人員,每天早上五、六點鐘起床上班,晚上七、八點鐘下班,日復(fù)一日,年復(fù)一年,毫無怨言,他們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了一年又一年,他們對公司滿懷著期待,滿懷著忠誠,不僅僅抒寫對公司的熱愛,也抒寫對家庭,對孩子的熱愛,現(xiàn)在公司在各級領(lǐng)導(dǎo)的努力下,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發(fā)展方向,為公司的各項發(fā)展出謀劃策,他們用新的理念與時俱進,關(guān)愛隊員,用新的形式載體,去闡述公司的發(fā)展觀。當然,公司的發(fā)展離不開高素質(zhì)的員工,離不開員工的學習。讀書改變命運,在學習中,思想才能不斷提升和進步,有的隊員,家境富裕,本該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,可他偏偏熱愛押運事業(yè),風里來,雨里去,在訓練場汗流浹背,無論是隊列、拳術(shù)都能做到一絲不茍,認真刻苦訓練,正因為有這樣頑強拼搏的精神才使我們的工作蒸蒸日上。
我們要學習挑山工的樂觀主義精神,不畏生活中遇到的困難.讀書使我們有一雙睿智的眼睛,看清人世間的“美與丑,善與惡”。要提高押運人員的知識,就要多讀書,讀好書。讀書是公司為發(fā)展企業(yè)文化制定的一個舉措,每個中隊都有一個書架,都養(yǎng)成讀書學習的好習慣,每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把公司的的企業(yè)文化辦得紅紅火火。
作為押運人員要學習挑山工那種自強不息,不怕困難,敢于挑重擔,敢于攀登高峰的精神。男兒當自強!自強由心所生,為行之始,沒有自強,又何來意義。
在北國,風沙彌漫,金達菜花不畏艱險,傲然挺立,迎風怒放,以絢麗多彩的花朵點裝大地,在它帶來怒放的生命那一刻。古人說:開卷有益,讀書益智,讀書強能,所以選擇讀書學習,就是選擇進步!
西漢文學家劉向有句名言“書猶藥也,善讀而醫(yī)愚”
“讀史使人明智,讀詩使人靈香,數(shù)學使人周密,科學使人深刻”這些精辟之字說明學習文化的重要性,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,也是振興國家與民族的強大力量。
人生路上,道路坎坷。讓我們保安人員多讀書,在每天辛勤的工作之余,多學習文化知識,我們才能
在晨光喜微中,迎來自云層縫隙中透出的希望之光。